台北市長選舉,無黨籍的柯文哲擊敗國民黨連勝文,成為首位無黨籍的台北市長。柯文哲訴求超越藍綠,雖曾多次被質疑偏綠立場,但仍以行動證明決心,獲得選民肯定。
台北市被認為選民結構藍大於綠,歷屆台北市長選舉,只要一對一選舉,民進黨始終無法扳倒國民黨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曾以無黨籍身分參選,以打破藍綠為號召,但得票率都不高。
綠營過去在台北市長選舉的最高得票數,是1998年前總統陳水扁挑戰連任北市長時,奪下的68萬8072票,而截至今天晚間9時止,柯文哲在各家媒體統計的得票數都超過這個數字,突破了陳水扁創下的綠營得票天花板,顯示柯文哲的確吸到不少藍營選票。
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,不僅是終結國民黨連續16年的執政,也是台北市從1994年民選市長以來,第一位無黨籍市長。柯營幕僚分析,能夠勝選,是因為人、時間、地點都對了。
柯文哲被視為「素人參政」,沒有政治家族背景,也沒有政黨包袱,以「在野大聯盟」口號整合在野勢力,訴求超越藍綠的起點,就勝過許多立場鮮明的政治人物。
雖然曾多次聲稱自己是「墨綠」,參選也有民進黨全力支援,但柯文哲始終與綠營保持距離,堅持不加入民進黨,造勢場合從來不見綠營天王站台。
柯文哲還請來新黨出身的姚立明擔任競選總幹事,並宣布當選後不加入政黨,一級局處首長都要退出政黨活動,不斷用行動擔保他超越藍綠的立場。
電視辯論會時,柯文哲一席「我說過我是墨綠,當時是為了向社會證明你的槍傷是真的,我這樣講是為了台灣社會的和諧,你今天在講墨綠,是在撕裂這個社會,謀的是你個人的政治利益」的發言,更是撼動人心。這場辯論會,也被柯營視為決定勝負的關鍵點。
對照連營後期為讓藍營選民歸位,動輒指柯文哲是「皇民後代」,若柯當選就是「台獨」、「中華民國會滅亡」等激烈語言,狂打意識型態,與柯文哲的言行成為強烈對比,更嚇跑了不少淺藍跟中間選民。
柯營幕僚也不諱言,這次選舉大環境的確對柯較有利,年輕族群過去對政治冷漠、投票率低,但3月的反服貿學運喚起年輕人對公共事務的關心,以及對兩岸關係深厚的連家產生疑慮。
這股學運風潮,加上低薪、失業,年輕世代對未來的不確定感,在靠著苦讀當上醫生的柯文哲身上看到「有努力就能有收獲」,與連勝文形成強烈反差,導致柯文哲獲得50歲以下青壯年世代的大力支持。
另外,柯文哲採取不插旗、不用宣傳車、不靠政黨動員,強調政策宣傳的選戰策略,都投選民所好。而連營發動的MG149案、歧視女性、器官買賣等爭議,柯營都能迅速回應,拿出證據反駁指控,更加引起選民對負面選戰的反感,讓柯文哲的民調越打越上升。
柯文哲多次以「軍中樂園」和「KANO」兩部電影強調他的價值觀「我們有不同的過去,但處在共同的現在,要不要走向共同的未來?」,也強調這場選戰是一個對於歷史方向和社會價值的「選擇」。柯文哲用行動證明他超越藍綠的決心,最終獲得選民肯定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